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人格特质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与前言使用——基于“全民前言使用与前言观观察”的形貌与分析

时间:2023-03-05 00:41 点击次数:
  本文摘要:□喻国明 方可人【内容提要】用户的前言使用状况是流传学学术研究与传媒业实务操作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基于喻国明教授向导的北京师范大学新闻流传学院学术团队2019年“全民前言使用与前言观观察” 的一项调研结果。一般而言,人们的媒体使用行为是种种社会气力综合、交互作用的效果,其中人们的人格特质是一种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性因素。

亚博集团

□喻国明 方可人【内容提要】用户的前言使用状况是流传学学术研究与传媒业实务操作的基础信息,本文是基于喻国明教授向导的北京师范大学新闻流传学院学术团队2019年“全民前言使用与前言观观察” 的一项调研结果。一般而言,人们的媒体使用行为是种种社会气力综合、交互作用的效果,其中人们的人格特质是一种深刻而重要的影响性因素。本文首先就用户的人格特质举行观察、聚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各种差别人格特质对于人们前言使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水平、种别及效应,它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了一个来自用户前言念头如何影响人们的前言接触与使用的特征模板。【关键词】人格特质 前言使用 种别分析 实证研究正如人口普查之于社会治理和社会生长的重要意义,无论对流传学学术研究还是传媒业实务操作,前言接触与使用观察都是最基础最基础的方面。

从传统前言时代到移动互联前言时代,最大的厘革是人们得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偏好来设置小我私家化的前言菜单(media repertoire),凭据自己的生活节奏来摆设日常前言消费。这使得原本在公共流传时代可预期、易掌控的前言消费行为骤然间变得像万花筒一样千姿百态,难以捉摸。在纷繁庞大的小我私家前言菜单设置和前言接触轨迹中,探寻“变化中的前言景观”,是许多流传学者近年来密切关注的问题。2014年,我们的团队曾经针对都会住民的前言接触与使用开展过一轮大规模观察。

五年之后,前言行业已经发生了庞大的改变——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生长状况统计陈诉》,停止2019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住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9.1%。2014年尾,微信用户数量刚刚突破5亿,而2019年第二季度微信的用户已到达11.3亿;2012年才建立的今日头条,如今已成为最大的信息聚合平台;2016年才上线的抖音,现在的日活用户高达7亿。移动互联网的高速生长,新兴明星APP的急速发展,用户从牢固端向移动端迁移的快速完成,使我们相信新一轮越发关注移动新媒体产物的大规模观察势在必行。本次观察开展的时间为2019年7月5日至7月30日。

观察接纳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参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生长状况统计陈诉》中的城乡结构、性别、年事段和学历,对本次观察举行抽样设计。由专业观察公司的事情人员通过平板电脑辅助开展社区随机会见,共计在45座都会发放4968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631 份,乐成率约为93%,问卷平均完成时间为20分钟。受访者中男性占比52.6%,城镇住民占比73.1%,受访者年事在14岁至70岁之间(M = 33.4,SD = 13.45)。目的占比与实际占比差额控制在1.1%以内,基本能够反映我国网民群体情况。

一、人格特质的操作性界说及在我国住民中漫衍的基本特点人格是个体的精神面目,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力稳定的心理特征,其受到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情况相互作用而形成。如今人们发展和生活于前言情况之中,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表达的便捷性,个体在网络上更容易饰演真实的自我,从而通报更真实思维方式与行事气势派头,并显示出有别于现实情况的前言用户的人格。

有效识别前言用户的差别人格倾向,并相识与监测差别人格群体的前言选择偏好与使用惯习,有助于增进用户的前言使用和认知,以及基于“同理心”的对话,这对于推进社会公共治理、用户情绪疏导、强化人文眷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观察以用户为中心,从“关注其他用户-关注前言系统”“用户自主行动-与他人互动”的象限出发划分了六种前言用户的人格倾向。根据李克特量表法,要求用户自我评估所持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的强弱水平。

观察讲明,中国前言用户的人格特质趋于正向。在本项观察中,被访者总体的人格组成的特质指数以建构型人格的得分最高(3.64),其余依次是外倾型人格(3.37)、利他型人格(3.28)、自由型人格(3.20)、警惕型人格(2.85)以及解构型人格(2.55)。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前言用户在人格特质的漫衍上具有如下特点:(一)都会间前言用户的人格漫衍:介于心理上城乡接壤的五线都会负向人格得分略高从加权均值上看,介于心理上城乡接壤、最靠近于农村生活的五线都会用户在“警惕型人格”和“解构型人格”的得分上最高,而一线都会用户则在“外倾型人格”“自由型人格”“利他型人格”“建构型人格”得分最高。

然而,凭据前言用户的人格与都会品级的相关性分析得知,都会品级越高,“外倾型人格”“自由型人格”“利他型人格”“建构型人格”的得分越高。(二)城乡间前言用户的人格差异:都会用户经常使用网络逃避现实,饰演真实的自我;而农村用户则显得较为内敛和不易相同对城镇户口或非城镇户口用户的前言用户的人格举行比力,在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得分上,城镇户口较非城镇户口在外倾型人格、自由型人格、利他型人格和建构型人格上得分略高,而非城镇户口在警惕型人格息争构型人格上得分略高。然而凭据相关性得知,城乡差异仅在自由型人格分值上存在显著性(F=11.737,p=0.01)。

这意味着都会用户更倾向使用网络来逃避现实烦恼,在虚拟空间中饰演真实的自己。(三)性别间前言用户的人格差异:女性用户更少在网上与人争执只管男性在所有前言用户的人格上的均值均高于女性,然而凭据相关性得知,性别差异仅在解构型人格分值上存在显著性(F=5.694,p=0.017)。

这意味着女性用户更少会因为态度差别或嫉妒心理而在网络上与别人直接举行争执。(四)差别年事层的前言用户的人格差异:险些所有的人格特质均与人的年事发展呈负相关——人的年龄越大人就显得越中庸和包容;只有一项破例,即“网络喷子”的发生率与年事无关对差别年事段(包罗“00后”“90后”“80后”“70后”“70前”)的前言用户的人格举行比力,效果发现,随着年事增长,外倾型人格、自由型人格、建构型人格的得分均值趋于降低。然而凭据相关性分析,外倾型人格(F=80.361,p<0.001)、自由型人格(F=49.603,p<0.001)、利他型人格(F=14.107,p<0.001)、警惕型人格(F=5.815,p=0.016)、建构型人格(F=78.568,p<0.001)得分与年事负相关,意味着年事越小越趋向上述前言用户的人格。换言之,年龄越大就显得越中庸和包容;然而只有解构型人格倾向则与年事无关,它说明“网络喷子”的比例在各年事段都有差不多的发生率。

(五)学历差异:学历高者越发外向、相助、追求自由放松的感受,且越发倾向于借助网络学习或获取信息;低学历者则具有相反的人格特质对差别学历条理用户(“本科以下学历”与“本科以上学历”)的前言用户的人格举行比力,本科以上学历者在外倾型人格、自由型人格、利他型人格和建构型人格的正向人格得分均值上均高于本科以下学历者。而在警惕型人格息争构型人格上,本科以下学历者得分则高于本科以上学历者。然而在相关性显示,学历与建构型人格具有相关性(F=7.959,p=0.005),这意味着现实中拥有较高学历的用户在网络上亦会主动学习新知识和获取新信息。

(六)婚否差异:结不完婚对人的人格特质的变化影响庞大已婚用户在外倾型人格、自由型人格的前言用户的人格得分较低,且相关性显著(F=39.711,p<0.001)。这意味着已婚用户既不愿通过媒体来结交,或者在媒体上展示或表达自我。于此同时,结了婚的用户,利他型人格得分均值也较低,且两者相关性显著(F=7.881,p=0.005),这可能意味完婚后需要养家生活,从而不太愿意或没时间在网上资助别人。

此外,结了婚的用户,建构型人格的得分均值较低,且相关性显著(F=36.538,p<0.001),看来“完婚使人肥胖”似有原理。二、人格特质与前言用户的社会认知行为 (一)前言满足度:与前言用户的正向型人格特质呈正相关,而与解构型人格特质则呈负相关观察讲明,正向人格特质均对前言满足度起正向影响作用,解构型人格则对前言满足度起显著负影响。

利他型人格倾向不影响前言满足度。其中外倾型人格(β=.094)对前言满足度解释力最大,其次则是自由型人格(β=.073)和建构型人格(β=.073)。

(二)生活满足度:与解构型人格特质无关,而与其他人格特质呈正相关审视生活满足度对于人们的人格影响,发现生活满足度对解构型人格并无显著影响关系(z=-1.210,P=0.226>0.05)。而与人们的其他人格特质具有显著正影响。

其中,影响效应根据强度依次是建构型人格(z=12.435,P=0.000<0.01)、外倾型人格(z=12.550,P=0.000<0.01)、利他型人格(z=9.361,P=0.000<0.0)、自由型人格(z=7.016,P=0.000<0.01)、警惕型人格倾向(z=2.930,P=0.003<0.01)。(三)孤苦感:与人们的利他型、外倾型前言用户的人格特征呈负相关,与解构型、警惕型人格特质呈正相关数据分析讲明,现实中用户孤苦感越低,用户的外倾型人格和利他型人格特征呈负相关,与人们的解构型与警惕型的性格特质呈强烈的正相关。换言之,越是愿意资助他人的人,越是善于相同、愿意表达自己的人,他们的孤苦感就越少;而对他人不信任、以邻为壑的人,包容性差、认知格式比力小的人,则容易发生较强的孤苦感。

(四)人的现实社会网络(圈子):与外倾型人格和利他型人格的人呈正相关,与解构型人格的人呈负相关效果讲明,外倾型人格和利他型人格特征越高的人,现实中其社会圈子便越广泛,越愿意在网上跟人交朋侪或资助别人;而解构型人格特质越高的人,在现实的社交圈子中便越显狭窄,这造成他们的媒体使用也越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让自己受同行或同龄人接待(即同一圈层)的前言(β=0.039,p<0.001)。(五)现实生活控制感:解构型人格特征的人对于现实生活往往更多地感受到“失控感”;建构型人格特征的人有着较强的生活驾驭感;其他人格特质的人更倾向于相信机缘的重要现实生活控制感包罗“自觉能够主宰生活”、“机缘主导生活”以及“权势主导生活”三种。现实生活控制感差异会影响前言用户的人格的体现。

通过路径分析得知,“自觉主宰生活”对解构型人格得分发生负向显著影响(z=-2.387,P=0.017<0.05),而“权势主导生活”(z=19.867,P=0.000<0.01)和“机缘主导生活”(z=12.317,P=0.000<0.01)则对解构型人格得分发生正向显著影响。凭据影响效应,“权势主导生活”的现实生活控制感对解构型人格的影响最为显著。即解构型人格的用户会认为现实生活被有权有势的人所掌握,认为当自身与有权势的团伙发生冲突时,会很难掩护自身利益。

而建构型人格则正好相反,“权势主导生活”对建构型人格得分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z=-2.646,P=0.008<0.01)。“自觉主宰生活”与建构型人格得分正显著性(z=8.905,P=0.000<0.01),且影响效应最高。

这意味着建构型人格高的人在现实中同样认为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有趣的是,所有前言用户的人格均与“机缘主导生活”具有显著相关性,这可能与中国儒学思想中的“天命观”有关,正是这种“天”与“命”的联合, 在一定水平上塑造了中国人的天命人格, 这种人格与天命相互作用, 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生成, 也培育了“乐天知命”的中国人。三、人格特质与用户的前言使用(一)外倾型人格:最为活跃的前言用户1.他们往往更频繁地使用手机外倾型人格(β=0.106,P<0.001)与用户一周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呈正相关,外倾型人格用户喜欢扩展和牢固自己的人际网络,而智能手机则是保持与他人相同的重要通讯工具。

引入都会级别、性别、年事、教育水平等调治变量发现,年事在差别水平下,则与外倾型人格得分交互项出现出显著性(t=7.365, p=0.000<0.05),意味着随年事增长,外倾型人格得分越高者,智能手机使用频率越活跃。2.他们往往下载许多的APP通过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与盛行APP下载情况(总数49个)的相关分析得知,其中外倾型人格得分与38个APP下载存在正相关性,而其他前言用户的人格与下载APP数量相关则较低(自由型人格27/49、利他型人格17/49、警惕型人格16/49、建构型人格13/49、解构型人格1/49)。3.他们往往更频繁使用QQ和微信等熟人社交工具外倾型人格得分与用户一周使用QQ(β=0.072,p=0.001)和微信(β=0.080,p<0.001)的频率呈正相关。

这意味着,外倾型人格更频繁使用微信和QQ与亲朋挚友保持联络。然而,在探探(β=-0.209,p=0.274)和陌陌(β=0.130,p=0.408)的生疏人社交工具使用频率上,外倾型人格分值与之并不显著。

而微博使用频率则同样与外倾型人格分值之间不显著(β=0.027,p=0.459)。这讲明,即即是对“爱打交道”的国人而言,在社交媒体使用上,依然体现出显着的“熟人社交”的特点,即在自身熟悉的人际网络中交流和相同相对频繁。而在生疏人社交上却未必热衷,而微博由于关系链的泛化,熟人社交功效被稀释,较难满足这类用户“关注”身边人的需求。

引入都会级别、性别、年事、教育水平等调治变量发现,在外倾型人格得分对QQ使用频率发生影响时,上述调治变量在差别水平时,影响幅度均保持一致,意味着调治效应并不显著。然而,在微信的使用频率上,年事则与外倾型人格得分交互项出现出显著性(t=4.924, p=0.000<0.05),意味着随年事增长,外倾型人格得分越高者,微信的使用越活跃。(二)自由型人格:他们往往是重度娱乐用户1.更频繁使用全民K歌来缓解现实压力自由型人格与全民K歌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β=0.155,p=0.037)。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全民K歌与“遁世”(“远离现实问题和烦恼”)呈正相关性(β=0.090,p=0.032),这讲明“K歌”成为这类用户缓解现实压力的一种重要网络运动形式。

引入都会级别、性别、年事、教育水平、城乡区域等调治变量发现,自由型人格得分对全民K歌的使用频率发生影响时,自由均值者与年事的交互项出现出负相关显著性(t=-3.125, p=0.002<0.05),这意味着年事较低的群体中,自由型人格得分高者,使用全民K歌的频率会更高。2. 最重视前言娱乐功效的用户群体自由型人格得分与娱乐功效的重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β=0.084,p<0.001)。进一步分析得知,这同时与“遁世”(“远离现实问题和烦恼”)呈显著正相关性(β=0.074,p=0.000)。

(三)利他型人格:他们对人老实并愿意信赖1.大多如实在网上填写自己的小我私家资料通过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与网络人际信任举行回归分析,效果发现其可以显著预测人际来往可靠性(F=5.883,p<0.001),其中用户的利他型人格得分越高,则越会在网络来往中,提供真实小我私家资料(β=0.113,p<0.001)。引入都会级别、性别、年事、教育水平、城乡区域等调治变量发现,利他型人格水平与教育水平的交互项出现出显著性(t=3.457, p=0.001<0.05)。

这意味对利他型人格而言,当教育水平越高,更会在网上显示自己的真实情况。2.他们更倾向于相信网上多数人都是老实可靠的通过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与网络人际信任举行回归分析,效果发现自变量可以显著预测用户老实可靠(F=61.517,p<0.001),而利他型人格的用户则更愿意相信网络上多数人是老实可靠的(β=0.032,p<0.001)。

(四)警惕型人格:他们对于前言的使用越发注重成本,对于他人怀有更多的警惕1.选择前言主要思量时间成本和产物价钱用警惕型人格得分和前言价值感知做回归分析,发现仅与价值感知中的“时间成本”(β=0.073,p=0.000)和“产物价钱”(β=0.048,p=0.001)具有显著正相关。这讲明警惕型人格在前言选择上更重视“多快好省”。2.对其他网民保持警惕用各前言用户的人格与网络人际信任举行回归得知,自变量可以显著预测情感不信任(F=31.192,p<0.001),而警惕型人格更倾向于认为在网上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自己自制(β=0.118,p<0.001)。

(五)建构型人格:他们的前言使用比力专一且追求技术1.更“专一”的APP使用者以“建构型人格”得分作为自变量,与用户一周APP使用频率举行回归分析发现,建构型人格仅与微信使用(β=0.117,p<0.001)、手机百度(β=0.063,p=0.024)、淘宝(β=0.060,p=0.020)、支付宝(β=0.068,p=0.002)四款APP的使用频率呈正相关性。这意味着,“建构型人格”用户在APP使用上较为“专一”,满足基本的社交、资讯获取、购物和支付即可。可能是“建构型人格”用户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的前言使用目的,因此注意力更专注,且较少使用各种娱乐属性的APP。

2.选择前言时主要思量“知识学习”和“技术特色”通过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与用户前言价值感知举行回归分析,自变量显著预测“知识学习”(F=7.818,p<0.001)和“技术特色”(F=7.153,p<0.001)。其中,“建构型人格”得分与“知识学习”(β=0.046,p=0.006)和“技术特色”(β=0.051,p=0.002)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性。这讲明,建构型人格高的用户在前言选择上主要思量能否学习到工具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以及前言的技术特色是否吸引了我。

这一点可见于“建构型人格”和AR/VR/MR设备的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性(β=0.121,p<0.001),讲明建构型人格高的用户经常使用AR/VR等新技术设备。(六)解构型人格:他们使用前言时有着更多的孤苦感,对于网友缺少掌握力但喜欢在线上表达1.对传统媒体的内容缺乏信任感通过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与前言信任度做回归分析,效果发现其他媒妁格用户对传统和新媒体内容均趋于信任,但解构型人格对传统纸媒(β=-0.065,p<0.001)和传统电子媒体(电视、广播)(β=-0.077,p<0.001)完全不信任。2.以为网友可信任但行为捉摸不定通过差别前言用户的人格对网友态度举行回归分析,效果发现解构型人格用户认为多数网友是老实可靠的(β=0.075,p<0.001),但同样会以为自己身边的网友行为变化莫测让人捉摸不定(β=0.137,p<0.001)。

这可能导致解构型人格具有更强烈的孤苦感,更会以为没有人可以明白自己(β=0.075,p<0.001),即便有人陪,但会以为没人体贴自己(β=0.075,p<0.001)。3.更重视前言的表达功效通过各前言用户的人格与前言表达功效做回归分析显示,效果发现解构型人格与前言表达功效呈显著正相关(β=0.082,p<0.001)。这意味着解构型人格用户更希望能借助前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态度。

这可能是解构型人格用户钟爱下载“快手”(β=0.106,p<0.004)(与其他APP下载与否均不显著)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本项研究的结论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住民的前言使用依照其差别的人格特质,体现为如下主要特点。1.中国人在总体上拥有更努力正向的人格特质。

换言之,他们喜欢平衡中庸,在前言信任、到场表达、内容消费等方面倾向于适度、多元和不偏激。2.都会用户较多地使用网络逃避现实,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放空和代偿;女性用户一般不会在网上与他人直接争执,学历高者在网上更多地努力学习与获取信息。3.现实中的孤苦感会导致人们人格特质的负向生长;社会网络关系狭窄的用户倾向于成为社会和秩序的破坏者;现实中自主性强的用户更多地把前言作为进一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工具。

4.“外倾型”人格特质的用户喜爱下载大量的应用,“自由型”人格特质的用户重视前言的娱乐功效,“利他型”人格特质的用户愿意信任网友并坦诚相待,“警惕型”人格特质的用户其前言行为更讲求成本收益,也更具审慎、警惕的行为特点。注释:① “2019年全民前言使用与前言观观察”是2019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流传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生长研究院、暨南大学、封面传媒团结主办的全国性住民观察。观察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流传学院的喻国明教授、曲慧博士后、方可人博士后、刘淼博士后、韩婷博士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杨颖兮博士生、耿晓梦博士生 作者简介: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流传学院执行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治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方可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流传学院博士后编辑:徐 峰 本刊启事本刊不收取任何用度,现在也没有官方网站,没有在线投稿投稿一说,请投稿者提高防范意识。

本刊未授权任何单元和小我私家征稿,请投稿者直接与我刊联系。论文要求视角新颖,与媒体实践有深度联合,字数3100字、4500字、6300字三个字段,请严格按此字数提交论文,一般作者字数3100字以内,副教授字数4500字以内。

投稿邮箱xwlt0903@163.com或nmgxwlt@126.com参考文献、注释一律在尾注。注释内文和文尾都要用序号即圈码标注:①②;参考文献文后用:[1] [2],文中不标序号,标题下署作者名文后写作者姓名、单元、职务(学生要写全学校、院系和学位)文后要写联系电话,最好是手机。投稿联系方式: 0471-6635549 0471-6635516 0471-6635382泉源:2020年第4期《新闻论坛》。


本文关键词:亚博yabo888网页版登录,人格,特质,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与

本文来源:亚博yabo888网页版登录-www.yzaym.com

Copyright © 2004-2022 www.yzaym.com. 亚博yabo888网页版登录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65879208号-8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051-79904567

扫一扫,关注我们